21.4.09

京城後記

離家十年了,我從一個地方搬遷到另一個地方,看的風景愈多愈常想起屬於我的城市,有時候我會分不清楚對台北到底是多一點熟悉還是喜歡,還好我不太介意四海為家。這段時間旅居上海還不曾讓人產生感觸,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距離比較近,很容易就碰到台客或是吃到台式料理,差強人意的素質足以應付日常生活偶爾產生的鄉愁。也可能是因為上海灘的開放,於是俗艷的光鮮物質與殖民地風情交錯,老洋房滄桑的與新建築的媚態形成有趣對比,雖然稱得上是有趣卻缺乏驚喜感,十里洋場溜搭著容易習慣只不過很難愛上。

走到北京就不同了,而這種驚艷會讓人忍不住想一點事情。正因為北京的街道以及建築,經過了歷史歲月的洗禮,匯聚成孕育中國人的文化。於是我從電影、小說、或是歌詞裡拼湊成的萬里長城近在眼前,似曾相識其實陌生。而身邊同樣走在長城上的中國人,鄉音重得我聽不懂他的中文;中國太大了,出了一個省份就像是去別的國家旅行,我從台北來到另一個政治中心,耳邊飄著不曾聽過的京劇,眼裡看的竟然是異國風情。我心裡有一點失落,想起學校裡升旗典禮唱的歌,從小唱到大幾千幾百遍青天白日滿地紅,從不知道歌詞裡寫著山川壯麗是這個模樣。現在的小孩還唱嗎?傻傻的唱著不屬於他們的故鄉山河嗎,政治真是惹人哀愁。遠眺紫禁城,想起政權的交替像是過眼雲煙,戰爭是手段造成了時代與興衰。

我在北京別了木木,又在上海別了王佳,說好多少年以後她們會來台北找我,如果那麼多年以後我回到台北的話。不管兩岸的人多麼的不同,我們都愛著自己的家跟朋友。時間是洪流,我們只是一葉扁舟;倏忽即逝的人生如果可以讓我有一個請求,我希望在有生之年不曉得何謂戰爭。

14.4.09

[北京] 續攤蜜月╯⑦

2/1 南鑼鼓巷+煙袋斜街
把遊記寫完是負責任的表現;最後一天去了后海也只能去后海,因為兩人加起來總共四隻腳都已經癱軟了,雖然后海也不小,學學八旗子弟飽食終日遊逛什剎海岸邊,不過圖個悠哉。在非誠勿擾裡邊看見秦奮跟笑笑第一次見面的地點,應該是夏天的什剎海,水面上浮著荷花綠意盎然;這次去了趕上白皚皚的一片湖面,就差天空沒有飄雪。后海附近的胡同白天跟晚上是兩樣光景,醉人夜色裡的酒吧固然各有風騷,我卻偏執白天。白天走進胡同裡好像可以感受這個老城市的呼吸,我臆度著有日光照亮的磚瓦,上頭刻畫的是尋常百姓生活的印記。

好似上海人對於石庫門的情感,北京人對老胡同才存有維護城市記憶的情結;而我只是一個旅人只是想要去體會那些別人的記憶,對老北京來說胡同是懷舊的,對旅人來說則是份外的新鮮感。旅行的最後一天,愛人買給我第6支山藥豆口味的糖葫蘆,牽著我的手慢慢散步,北京女孩木木說她走在胡同裡會有幸福的感受,我也這樣想。

[北京] 續攤蜜月╯⑥

1/31 天安門廣場+紫禁城
北京的朋友各個能說故事,他手隨便一指便是崇禎自縊的景山,一會兒又說和珅家的假山壓著北京城的龍脈。而經過這天我已經漸漸習慣了北京的傳奇色彩,還習慣一眼望不完的奇怪感覺。從南邊走近紫禁城,會先遇到天安門廣場,附近一帶全是警察跟便衣。腦子裡不斷浮起若干年前全家每天圍著電視機,關心六四天安門事件的那些日子。然而現在站在廣場的我們,卻怎樣也串連不起來那些歷史,連跟週遭的遊人都像是沒有關係。

雖然紫禁城裡已經不住天子,老百姓走到以往的禁地時,還是不由自主得起了一股敬畏的心情;之前聽過人家批評北京的故宮不值得一看,實地走訪以後才知道,那些國民黨搬不走的東西還是精采萬分。故宮門口有很多民間的導遊服務,這些都不要理會,午門提供的語音導覽機則一定要租用,這個語音導覽機可以在你走到太和殿的時候適時提醒一下康熙智擒鰲拜的細節,又會在珍妃井描繪珍妃如何女伴男裝陪伴皇帝,又是如何被慈禧逼死。穿梭時空回味無窮的時間一下就過去了,故宮博物院只開放到四點半,下午四點能關的門全都關上了,意猶未盡的兩個人只好說隔天再來,行程也再度面臨調整,最後光是紫禁城就看了兩天。

1.4.09

[北京] 續攤蜜月╯⑤

1/30 明十三陵+八達嶺長城
橘子酒店有配合一家旅行社,早上七點從飯店門口發車,沿路前往明十三陵及八達嶺長城,其他的景點不去。明十三陵就是明朝13個皇帝的墓仔埔,一路上我就靠導遊小姐的鬼故事來解悶,最後聽到全身都起毛連照片都不敢拍。十幾個精采絕倫的鬼故事講完,導遊小姐的真面目就浮現了,結束明十三陵往長城的路上一台一台的遊覽車都開進所謂的國營企業去吃中餐,還有買避邪的玉;小夫妻雙雙上了賊床,雖打死不買卻壞了興致。

萬里長城給了我很多體會,這個偉大的遺蹟決不僅僅是高超的軍事工程而已,地理上更是農業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的分界,經濟方面到了今日仍然是一做公共服務性建築,造福著長城內外的中國人。舉例來說,日前兩個台灣來的南蠻子想要登上長城看看,差點連長城的地板都看不見,還被旅行社扒了一層皮,可見萬里長城是祖先留給中國人的寶貴財富。兩個南蠻子人認為中國人如果想進一步向全世界推薦長城,還有很多值得提升的地方,尤其是三流的旅遊品質簡直需要就地正法。

登上八達嶺長城,見其碗蜒于山嶺之間,氣勢磅礡令人嘆為觀止。那天的氣溫約在零下2度已經不算太冷,在長城上走了兩個小時也已汗流夾背,八達嶺的好漢坡並不陡峭,也許正因為如此遊客非常的多。因為回程車班的時間限制只能原路折返,其實如果時間長一點的話我想要花一整天的時間走在長城上面。我在想能不能找一個春天或是秋天,跟三五好友帶著食物跟睡袋遠離塵囂,去長城上待兩天一夜呢?